想著想著,還是下定決心,早早預訂了機票,提早到台灣,並安排停留了一個月。
Read more英若誠在清華大學時讀到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的《推銷員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深受感動。1978年米勒以私人身份造訪中國時,英若誠得知消息,和曹禺一起拜訪米勒,曾籠統地談到將米勒的劇本搬到人藝演出的可能性,到了1982年,英若誠在堪薩斯密蘇里大學
Read more這位滿臉有誠懇之相的壯年人給人一種很親切的樸實的感覺。他說他從未出過國,然而他對英文的靈活運用能使原滯留國外的老留學生羞愧無顏。在進一步的談話裡,他...說他的先父也就是當年臺大外文系的名教授兼系主任Y老先生。...目前這位Y先生也有和他父親一樣的濃眉和高顴骨
Read more這次行程促使我回憶思考父親一生的業績。我的病也讓自己有時間對自己的一生進行回顧。我生病的時候一直在思考我們家族的歷史以及我對家族歷史應有的責任。我不希望我與這個世界這段歷史的告別像是灰飛煙滅。 影片來自於中華電視公司
Read more春妮家中话家风——英达 英壮 英宁,英式家風-用自己的方式救國 影片來自:北京電視台藝文頻道
Read more去年,就是這十月深秋,在纷纷揚揚無聲的落葉中,女兒沈宏平倍我回到了養我育我的寶島台灣。參加我太極拳班在花蓮的一項活動,同時順便和大家去旅遊。但特別早幾天到,好和朋友敘敘舊。一下飛機,住進台北市中心的家庭旅館Airbnb,人就覺得不對,呼吸困難。
Read more2017年10月31日英千里老師義女韓拱辰女士回臺。
Read more在短短的兩年裡,我的家人曾四次接到醫院發出的我的病危通知,按常理,哪怕有一點點轉機,醫生們都不會輕易地下此結論,可以想像我當時的情況確已到了最後關頭。關於自己的病情,我從來是清楚的,不回避的,已和來探望我的親朋好友一一作過訣別...
Read more英伯伯不但是我的義父,更是我的恩師、益友。 我最初認識英伯伯是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當時我九歲,讀小學三年級,家住臺大臨時教職員宿舍。那時那地,住著不少由大陸播遷來臺的教職員,家父也在臺大任職,和英伯伯住在同一幢宿舍裏...
Read more我三哥英千里是我的堂兄,大我二十四歲。他是庚子年(西元1900年)生。 我倆是同一祖父母的孫輩,在我們這一輩中共有堂兄弟姊妹二十二人,按性別男生十人、女生十二人,英千里在男生大排行中排第三,弟妹們都叫他三哥。英家很早就分開各家自立維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