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英老師

英老師講課

 

   “我的朋友”及同班好友王華燕要我寫一點關於英老師的紀念文字,我對他說我實在是沒有資格寫,因為我在班上不是好學生。但拗不過他的堅持,只好在此回憶一下聽英老師講課的點點滴滴。

我是1960年外文系畢業的。我們的班很大,有一百五十人左右,好些同學都不認識,尤其是僑生。我在臺大時比較貪玩,懵懵懂懂的,少不更事,很不用功,上課不認真聽講,一般是坐在教室的後面幾排,有時候老師在上面講,我會在下面遞紙條、小聲說笑、聊天。平常幾乎都不唸書,僅在考試前抱一下佛腳,成績當然是平平。我上過課的外文系老師包括楊民皓(大一英文)、Father Miba (英語會話)Father Foley(大二英文)、侯健(小說)、沈亦珍(語音學)、黃瓊玖(西洋戲劇)、夏濟安(文學史)、蘇維熊(英詩)、俞大綵(寫作)及英老師等。內我對俞老師及英老師的印象最為深刻。俞老師最嚴格,大家都怕她,我們上她的課鴉雀無聲、個個膽戰心驚,怕看到她改過的寫作作業的分數。但她確實讓我們把英文的基礎重新整理、夯實了一次,讓我們發現自己的毛病出在什麽地方。

上英老師的課(課名記不清了,好像是西洋文學選讀之類的課)是一種享受。英老師的名氣很大、聲望很高;又因為聽說在他在二次大戰時在北平因從事地下抗日活動而被監禁,身體受了大折磨,大家就益發地尊敬他。他是系主任,很忙,又因為身體關係,偶爾會缺課。我們聽說英老師的法語講得比英語還流利,但英文寫得最好。上英老師的課,大家都很期盼,都懷著崇拜的心情聽講,十分專心。聽英老師講課好像是在聽故事。他說話不疾不徐,一口京片子,用詞簡潔。他會把人名、專有名詞及比較艱澀的字寫在黑板上。他寫粉筆字速度較慢,有幾個字母的筆法,也與我們一般的筆法不一樣,讓我們覺得很新奇。英老師講課經常十分的幽默,而且幽默的話經常是突如其來的,很有爆發力,每每使得整個大教室哄堂大笑。這是其他任何系內的課所沒有的,令人十分懷念!

遺憾的是我不是好學生,英語水平不高,西洋文學從來都入不了門,沒有能夠從大師級的英老師那兒得到什麽學問,空入寶山,僅遊覽了一番而去,未能得寶,也不知什麽是寶。思之汗顏,辜負了大好的學習機會。我們那時的師資,都是一時之選。像好幾位其他同學一樣,我到美國後也改行了,改讀地理學(這是我初中最喜歡的課),在唸碩士時才開始真正地讀一點書。在學術界教書研究凡四十年,總算是生存下來了,自認工作尚能盡責,沒有沾污了母校及母系的名聲。在臺大的日子是美好的,那些美好的時光,包括聽英老師生動的講課。(/馬潤潮 ,於Fremont, CA., USA)

 

 

作者簡介:

馬潤潮(英文名Laurence JCMa),原籍陝西省米脂縣楊家溝

1937年生於河南鞏縣孝義,抗戰時成長於四川瀘州,戰後曾居住青島及上海。

1949年隨家赴臺灣,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

1962年赴美留學.得密西根大學地理學博士。在俄亥俄州州立愛克倫大學執教29年後,2000年主動提早退休,遷居加州灣區。研究方向為中國城市與地域經濟發展,有編著專書及論文多種。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