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緣

我與英若誠和他的兄弟姐妹《我與英家人》

出席雷根總統舉辦的招待會

作者:韓拱辰 Stella

198411月底,三哥在我家很神秘的遞給我一封請帖,一看是雷根總統夫婦的邀請函。第一天在白宮晚宴,第二天在肯尼迪中心(Kennedy Center)給五位最傑出的藝術家頒獎。你要去白宮?我好奇地問。妳也一起去。」「真的?我喜出望外的問。原來每年美國選出五位最傑出的藝術家在肯尼迪中心頒獎。那年寫推銷員之死的作者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也是得獎人之一。

 

阿瑟米勒是美國著名的劇作家,也是瑪麗蓮夢露的前夫。他花六週時間寫成的《推銷員之死》在1949年得到了包括普利策獎在內的三大獎項,為他贏得國際聲譽。《推銷員之死》是米勒的經典名劇講述了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美國 一位叫作威利羅曼的推銷員做了三十多年推銷員之後發現自己每況愈下,面臨失業,在焦慮、自卑和紛繁複雜的家庭關係中尋求出路 最終選擇了自殺騙取保險金給兒子的悲劇故事這是一個講述美國夢破碎的故事充滿了人情冷暖事態炎涼原作是非常口語化的美式紐約英語英若誠在翻譯這個劇本時大膽地採用了北京方言和俚語儘量避免書面語和翻譯腔看了十分親切。英若誠還注意保持了原來劇本中對話的速度這樣保證了中文話劇的長度和英文原版幾乎一致

 

那時候這個劇本剛剛在北京上演由阿瑟米勒導演,英若誠翻譯,並主演威利羅曼(Willy Loman)。這齣劇可以說是文革後在中國文化荒漠中,第一真正發人深醒成功的新劇目也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和美國戲劇家合作成功的傑作。英若誠全劇的翻譯,簡單明瞭,而且完全保留了原著的精髓。戲時,米勒強調要演原汁原味的中國家庭包括演員的裝束頭髮等等。劇終時全場極靜,幾分鐘後,突然歡聲掌聲雷動,在大戲院繞梁三尺,裊裊不息。好像在告訴我們藝術是沒有國界的,沒有時間性的自古以來大家會為同樣的喜悅而歡笑,同樣的憂傷而落淚。

 

三哥向我講述過他與《推銷員之死》的奇緣。第一次讀到米勒的劇本,那是他還在清華上學時。一心就夢想著如能把它搬上中國舞台該多好。機會來了,那是1978年,米勒名來中國訪問。當三哥得知這消息,就和曹禺一起找到了米勒下的賓館。這一會面也是他和這位大師深厚友情的開始。三哥一直認為能與米勒合作是他的幸運。記得三哥說過:成功除了天分和努力還需要機會。但總要隨時把自己準備好,機會敲門時,才能馬上應對。

 

三哥是活到老,學到老,書報雜誌總不離手。文革以後,大家如飢似渴的想彌補那流失的歲月他也沒日沒夜的趕劇本,導演,上演,齊頭並進,名聲壓力也扶搖直上,三哥說他這一輩子沒有這麼忙過。

 

英若誠演戲非常仔細,每演過一個人物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行為舉止都會帶著這個人物的影子。他在《推銷員之死》中演完威利羅曼之後也是如此。

米勒讚賞英若誠是最出色的威利羅曼。大概是這個原因,這位北京的推銷員被邀請去肯尼迪中心當介紹得獎人的角色。1984121日和2,三哥和他女兒小樂及我,盛裝赴筵。當然帶了照相機這麼大的事,總得留影為証呀。誰曉得白宮安檢是超出平常的嚴密。連我那小小的傻瓜照相機都被扣留了。深感遺憾地跟著隊伍,我一個個按次序慢慢前進,井然有序的進入了白宮。

閃耀的鎂光燈此起彼落,配上優雅的輕音樂,雷根總統和夫人就在地毯盡頭和名流顯貴的來賓一一握手。好一派溫馨熱鬧的場景。在香檳美酒夜光杯的酒會上,我也滿懷期待的等後一睹得獎人的風貌。1984年獲獎名單除阿瑟米勒外,有Lena Horne (歌唱舞蹈家)Danny Kaye(喜劇演員)Isaac Stern(小提琴家)Gian Carlo Menotti(歌劇作曲家)英若誠以最出色的威利羅曼,以中國推銷員的身份,為米勒作了精彩的介紹:

 

Arthur表演得怎麼樣?

Arthur 第一次來到中國,與演員見面時,他告訴我們:別刻意去學美國人,你越像中國人,也就越像美國人。演員不解其意,但是經過八個星期的辛苦工作、排演和討論,我們終於體會到其中的深意。這個話劇達到了Arthur Miller的期望。Loman家庭非常地中國化,因此這個家庭也很像美國家庭。

有人曾經問我,在記憶中,有沒有特別高興的時候,我開始的回答是:假髮和鼻子。你看,我們中國人演西方戲劇已經很久了,我們使用了最現代的技術來將我們中國人的面孔裝成白人,想達到更逼真的效果。Arthur不贊成這樣,甚至一點都不認同,我們一直為這事爭論,他對我們化妝師非常地失望。有一天,化妝師舉辦一個展覽,展示了為Arthur準備的各種假髮,從銀白色、黃色到紅色,每件都很新奇。Arthur不願傷他們的心,低聲地跟我嘀咕:我們怎樣能把這些扔掉?我們做到了,並且最後我們都用了自己的頭髮。

開幕式的晚上,表演已經結束時,我們在舞台後面等著。我們不確定觀眾將有什麼反應。安靜了很長一段時間,突然雷一般的掌聲響起。觀眾中有不少的美國人,他們大多數連一句中文都不懂,但是他們被深深地感動了,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們面頰上的淚珠。

因此, 我看到了人類的未來,我們可以交流,不僅是理智上的,還可以是感情上的。我們已經證明這一點,儘管我們地理上相距萬里,我們歷史迥異,還有其他很多方面的不同,但是中國人和美國人都是同樣的人。同樣的幽默,會讓我們歡笑;悲傷,我們會流出同樣的淚水:還有我們都很喜歡Arthur Miller

     1985年,春節前夕,沒想到我居然收到白宮寄來的三張彌足珍貴的照片。其中三哥,小樂的照片都是他們和雷根總統一人握手的照片。只有我那張是我和雷根總統及夫人的合照。我的後面是英若誠的側影。留下美好的一刻,永久的紀念。     


1984年在Washington DC, Kennedy Center和雷根握手
         後來,不記得那一天, 好像是三哥和康開麗寫傳的期間, 他突然告訴我, 他找不到他在白宮和雷根總統照的照片了, 問我知不知道在哪裡?老天爺我怎麼會知道在哪裡?可惜我收到白宮寄來的照片後,沒有照個副本, 所以他在自傳中,根本沒有提到被邀請去肯尼迪中心當介紹得獎人阿瑟米勒的角色。

Tags: 英若誠,雷根總統,肯尼廸,推銷員之死,韓拱辰,Stella,英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