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友交流

     行歌曲管你喜不喜歡是我們從小到大最熟悉的歌曲在這些歌曲之中最令人懷念的 是「老歌」什麼是「老歌」?就是那些詞曲優美令人百聽不厭而且最能引起心底共鳴的跨時代流傳的歌曲。在聆聽老歌的時候我常常會想是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樣的心情下寫出了如此動聽的曲子?歌曲像文章一樣越好聽的(越有內涵的)越能吸引人也流傳得越久。從某個角度去看流行歌曲的對象是中國廣大的人群不像是中古歐洲的交響樂它的對象只是歐洲上層的皇家貴族。所以我們可以說流行歌曲代表了中國人的心聲深入中的各個階層。


     我們今天所聽到的老歌,就像是醇酒一樣,都有好幾十年的歷史了。這些曲子,不但曾經被許多有名的歌星演唱過。其優美的韻律也多是出自頗具才華的作曲家之手。早期的流行歌曲,或者也可說是老歌,多半來自上海,因為上海有創造流行歌曲的條件。上海有音樂學院,有藝專,有各種音樂團體,更有電影製片廠、夜總會、歌廳舞榭,更重要的是有人才,這些都是流行歌曲成長的溫床。大家所熟悉的「漁光曲」,就是在這種環境裏在廿世紀的卅年代所完成的。任光 (1900—1941) 作曲,王人美主唱,是影片「漁光曲」的主題歌,曲子十分動聽,七十年來流行不衰。


     在老歌中我首先想介紹的是「初戀女」,這首是一九三八年由藝華影業公司拍攝的影片「初戀」的主題曲,由陳歌辛譜曲,戴望舒作詞,黃飛然演唱。這是一首曲情詞並茂,非常貼切地描繪出初戀者情懷的歌曲,使它在影片問世後,立即風靡全中國,在抗戰時期的大後方,人人會唱,也人人愛唱。被音樂界與文化圈內推崇為雅俗共賞的上品。到了今天,即使在海外,也是人們喜愛的流歌曲。連當年在俄國的樂隊指揮家都知道上海有個陳歌辛,他的「初戀女」寫得很美,把他比作中國的杜那耶夫斯基。


     陳歌辛 (19141961)是音樂奇才,他才氣橫溢,能曲能詞,一生創作了兩百多首歌曲,作品獨具一格,多帶有浪漫色彩。藝術抒情歌曲除了「初戀女」,尚有「阿蘭娜」、「漁家女」、「蘇州河邊」、「秋的懷念」等等,而「夜上海」、「薔薇處處開」則標榜為輕鬆歡快的舞曲。至於他創作的「玫瑰,玫瑰我愛你」更是中國第一支被譯成英文,並在一九五一年榮登美國流行音樂排行榜榜首的歌曲。


     陳歌辛英俊瀟灑,才華出眾,卓爾不群,素有「歌仙」之譽。惜英年早逝,四十七歲就撒手人寰。


      另一個與陳歌辛同時代,而且也是相當多產的作曲家是大家熟悉的姚敏 (19171967),他的作品與陳歌辛略有不同,比較通俗化,這大概與他沒有進過音樂學校,僅憑愛好,自學而成有關。他的成名歌曲之一「恨不相逢未嫁時」是廿世紀四十年代的作品,由姚敏譜曲,陳歌辛作詞,李香蘭演唱。這首曲子很令人感傷,歌詞尤為動人,據說是陳歌辛根據自己一段感情經歷演繹而成,所以雖然以女子的口吻唱出,但若是男子以「恨不相逢未娶時」的心情去唱,也一定會十分叫座。李香蘭當年揚名上海的時候,這首歌曲就是她的成名作之一,並且由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成唱片。這首詞曲並茂的歌曲至今在海外仍不時能聽到。


     姚敏的另一首抒情歌曲「河上的月色」也是詞曲優美,描敘一位多情的女子,面對河上的月色, 想起了難忘的夜晚及她的情郎,充滿了思念與感傷。此歌原名「愛河之歌」,由白虹演唱,改名為 「河上的月色」之後,由李香蘭演唱。一歌兩唱,各有千秋,也是流傳海外的老歌之一。


     姚敏的歌曲很多都是反映一般市民生活,通俗易唱,一經電影放映或電臺播放之後,很快就流行開來,他為電影「花外流鶯」所寫的插曲「訴衷情」,就非常好聽,當年由「金嗓子」周璇主唱,無限柔情像春水一般蕩漾⋯⋯,真是既柔情又傷感。他的歌曲,除了李香蘭,很多都是由周璇主唱。而姚敏本人,除了作曲,也會唱歌,他甚至與周璇合唱過他自己譜曲的「划船歌」。姚敏的胞妹姚莉也能唱歌,經常與姚敏同台歌唱。他們自幼喪父,兄妹感情很好。


     姚敏在一九五〇年移居香港後,開始融會各種中外音樂模式,作品風格更受歌迷的歡迎。他為影片「龍翔鳳舞」所作的插曲和為影片「千嬌百媚」所作的配樂,分別獲得第六屆和第八屆亞洲影展最佳音樂獎。而就在他事業進入顛峰的壯年期,姚敏和姚莉參加的一個宴會上,他突然心臟病發作,倒地不起,結束了他只有四十九年的生命。他最後的遺作「情人的眼淚」在他的喪禮上由許多大牌歌星齊聲歌唱,歌者與聽者都泣不成聲。


     在老歌中最令人熟悉的一首歌大概首推「夜來香」,這首歌有兩個版本,一個是一九三五年作曲家嚴工上(18721945)為同名影片「夜來香」寫的插曲,另一個是作曲家黎錦光 (19071993) 所譜的「夜來香」,至今流傳下來的就是這首。這是一首採取歐美風格,旋律輕快的倫巴舞曲,曲子音域很寬,不好上口,最後由李香蘭灌成唱片,流行海內外,一直傳唱到今天。


     黎錦光其他成名的作品有「拷紅」、「采檳榔」、「鍾山春」、「五月的風」、「四季相思」、「瘋狂世界」、「愛神的箭」、「相見不恨晚」、「黃葉舞秋風」等等,這些歌曲一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人在唱。他還有幾首歌是兩人合唱,像「叮嚀」由周璇與嚴華合唱,「星心相印」由周璇與姚敏合唱,都是非常動聽的曲子。黎錦光是繼陳歌辛之後另一個傑出的流行歌曲作曲家,他的「夜來香」是繼「玫瑰,玫瑰我愛你」之後在國外最有影響的作品,所以被譽為「歌王」,與陳歌辛的「歌仙」媲美。


     另一首與「夜來香」同樣受人歡迎的流行歌曲是劉雪庵譜曲的「何日君再來」,這首一九三二年劉雪庵 (19051985)所作的舞曲到一九三七年被用作影片「三星伴月」的插曲,由周璇擔綱主唱,一時成為家喻戶曉的流行歌曲,流傳海內外。這首歌輕快活潑,唱起來十分討好,劉雪庵曾因此曲被誣為「漢奸作的黃色反動歌曲」,但後來事實終於推翻了這份誣衊之詞。


     劉雪庵入上海國立音專,師從蕭友梅、黃自,專攻作曲,他有好幾首非常動聽的歌曲流傳下來, 像電影「滿園春色」的主題歌「滿園春色」,影片「新婚大血案」的插曲「飄零的落花」,還有與「紅樓夢」有關的「紅豆詞」,以及抗日影片「關山萬里」的插曲「長城謠」等等。「紅豆詞」與「長城謠」都屬於藝術歌曲,由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演唱,是至今仍膾炙人口的作品。而「飄零的落花」不但曲子優美,歌詞也由劉雪庵填寫,描述一位不幸女性的遭遇,十分感人,由著名歌唱家郎毓秀灌成唱片發行,流傳至今。


     很小的時候就聽見大人愛唱一首很哀怨的歌曲,歌詞一開頭就是:「我有訴不完的衷情,不敢向你傾吐,只有在夢中把真情流露」,長大後也愛上了這首歌曲,覺得它把一種欲說還休的心境描寫得非常透徹。這首歌是電影「柳浪聞鶯」的插曲之一,這部以杭州西湖為背景的影片是一部歌唱巨作,共有十五首歌,其中的「秋夜」與「聽我細訴」都是作曲家李厚襄的作品。說起來難以令人相信,這位多產的作曲家竟然從未受過正規的音樂教育,他的作曲能力全憑自修得來,他能曲能詞, 還懂指揮。很多今日仍在海外流行的歌曲都出自他手,像「魂牽舊夢」、「真善美」、「岷江夜曲」、「一片癡情」、「壟上一朵玫瑰」、「母親你在何方」等等。他的作品風格,繼承了流行歌曲「洋為中用」的傳統,旋律優美,感情幽豆富。歌星像白光、龔秋霞、吳鶯音最喜歡他的歌。


     並不是所有的作曲家都是多產的,像上海國立音樂學院學理論作曲的劉如曾 (19181999)作品並不多,但他的「我要為你歌唱」、「明月千里寄相思」等歌曲就享譽歌壇,流行至今。尤其是後者,目前在美國華人中就常常可以聽到。與名歌星周璇結縭過七年的嚴華,身為演員、歌唱家,也寫過「月圓花好」、「送君」等佳作。他的「月圓花好」是影片「西廂記」的插曲,由周璇主演主唱,歌詞優美動聽,尤其適合她的金嗓子,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有名的曲子,至今仍在港澳臺及東南亞一帶流行。


     很多人即使不熱衷流行歌曲,大概也知道「秋水伊人」這首歌,這是著名音樂家賀綠汀(19031999)的電影歌曲代表作,也是歌星龔秋霞的成名曲。說賀綠卡汀是音樂家完全不假,他是上海國立音專出身,他寫過藝術歌曲像抗戰時期流行的名曲「嘉陵江上」、「遊擊隊之歌」,他也為電影寫 插曲,像「秋水伊人」就是電影「古塔奇案」的插曲,其他像「天涯歌女」、「四季歌」、「春天裏」都是。而今電影已經失傳,而插曲卻流傳了下來。


     流行歌曲中常含懷念傾訴之情,像電影「浮雲掩月」的插曲「莫忘今宵」就是一個例子。這首由黃貽鈞(19151995)作曲,龔秋霞主唱的歌曲十分好聽,非常感人。另外一首由徐朗作曲填詞, 吳鶯音主唱的「我想忘了你」則顯示出想心實難忘的情懷,充滿思念之情。到了六十年代,由陶秦作詞,顧家輝作曲的「不了情」更進一步在感情上有所發揮,不少歌星唱這首歌都流下了眼淚。


     老歌許多都是在抗日戰爭前後完成的,所以有不少曲子都成了抗日名曲,充滿了民族情感。這其中首推張寒作詞譜曲的「松花江上」,這首歌在抗戰時期道出了千百萬被迫離鄉流浪百姓的痛苦呻吟和悲憤之情,六七十年來盛唱不衰。其次應該是夏之秋作曲,戴天道作詞的「思鄉曲」,道盡了山河破碎的痛苦以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在當年抗戰的大後方不知道賺了多少人的熱淚。而聶耳曲,田漢作詞的「義勇軍進行曲」因鼓舞了無數中華兒女走上抗日前線,更被選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聶耳 (19121935)這位極有才華的年青作曲家因意外去世,終年僅廿三歲。


     懷念老歌,我們不能不想起那些與老歌同時成名的歌星,好的歌曲往往得有才華的歌星才能將它傳播開來。無論從任何角度去看,在眾多歌星之中周璇都數第一位,她是歌星,也是影星,演過四十幾部影片,演唱過兩百多首歌曲。由於她音階高,音感好,反應靈敏,學習認真,她憑着一副天賦的好嗓子,贏得了「金嗓子」的美譽。前面所提到的作曲家,多半的歌她都唱過,而且都唱得很好。其實在周璇數百首歌曲中,我最喜歡她在「清宮秘史」中唱的「御香飄渺曲」。電影由舒適演光緒皇帝,周璇演珍妃,唐若青演慈禧太后。這首曲子是她在思念光緒時唱的,十分感人。周璇在歌唱上的成功改變不了她在感情方面的失敗,她一九五七年病歿上海,終年卅七歲。


     另一位在流行歌曲上佔有一席地位的是李香蘭,這位出生在中國東北的日本人的日本名字叫山口淑子,她的前半生是在中國度過的。由於早年她學習過花腔女高音,所以她唱的歌比較有西洋味。 她除了把「夜來香」與「何日君再來」唱紅以外,還特別唱紅了「蘇州夜曲」。這首由日本作曲家服部良一特別為李香蘭撰寫的曲子非常好聽,詞句也非常優美,不過所描寫的背景似乎是杭州,而非蘇州。這首歌曲大概是日本人撰寫,在中國歌星中少有人唱,一直到近幾年才由臺灣男歌星費玉清演唱,他那近似女高音的聲音,很為這首曲子增添不少韻味。


     其他幾位值得一提的歌星有白光、白虹、姚莉、龔秋霞、吳鶯音。白光的音色是女低音,頗具磁性與誘惑力,她主唱的「如果沒有你」是她的代表作,她主唱的「秋夜」至今仍流行。白虹是「河上的月色」的首唱者,她歌喉晉亮,灌製成唱片的歌曲有一百多首。曾與黎錦光結為夫妻十數年, 最後宣告離異。其他三位姚莉、龔秋霞、吳鶯音前面已介紹過,不再復述。這幾位令人懷念的歌星, 再加上那些為老歌譜曲的作曲家,而今多已不在人間,在世的也都垂垂老矣,歲月無情,令人歎息。


     昔日深受歌迷熱愛的歌曲,流傳下來成了今日的老歌,而今日的流行歌曲,若在半個世紀之後仍有人演唱,那就成了下一代人的老歌。在臺灣早期流行的「夢裏相思」、「綠島小夜曲」都是非常受人歡迎的「新老歌」,前者由王福齡譜曲,後者由周藍萍作譜,這兩首歌都是新老歌的典型例子。 再有像李子恒作詞譜曲的「秋蟬」,很多人都喜歡聽它。再近一點像于文詞曲的「一縷相思情」、「梨花淚」、「愛在夕陽下」,譜曲方法與眾不同,唱起來別有一番風味。更近一點如歌星許如芸唱的「如果雲知道」,張惠妹唱的「姐妹」,在年青熱情的歌聲中給人一種說不出的吸引力,不致瘋狂,卻很難忘。這些歌曲是否能成為明日的老歌恐怕只有時間能回答這個問題了。我從來都相信時間是最公正的。


     對歌曲的喜愛因人而異,而且是非常主觀的一種感覺,我認為好聽的歌,你不見得喜歡。由於時間、地域與感受的不同,每首歌曲對聽歌的人都代表特別的意義。近年卡拉OK流行,不少人都有機會上臺表演一曲,若是真正碰上唱得好的,的確是一種享受,否則真有一種想逃的感覺。幸好許多令人懷念的老歌,我們永遠都可以從唱片中聽到,在家中,在車上,都可以得到這種享受,的確是人生的一種幸福。

Tags: 史家元,懷念老歌,陳歌辛,姚敏,周璇,李香蘭,劉如曾,李厚襄,劉雪庵,黎錦光,聶耳,田漢,龔秋霞,徐朗,吳鶯音,夏之秋,戴天道,白光,白虹,姚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