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友交流

 

2013年底,「英千里教授紀念網站」順利推出後,尋求文章來源還是一項困難的工作。我找到我們班上最熱心連絡同學的丘蕙萊,經她的引介,讓我搭線連絡上了田之雲。

田之雲雖然是我在台大外文系的同班同學,但當時台大外文系是一個有150多人的大班,同學四年,不但沒有交集,連一句話都沒有交談過。突然要她為網站寫寫文章,她當然興趣缺缺。我很久得不到回應。直到我偶然得知她就是當年我國駐沙烏地大使田寶岱先生的女兒之後,終於找到了對話連繫的話題交點。

我向來就對中國南海問題有非常濃厚的興趣,但有些疑問一直得不到答案,為什麼中國南疆是距離台灣那麼逺的曾母暗沙,我們一直在其中最大的太平島駐軍?為什麼沙烏地王國對台灣這麼友善,一直在在聯合國大會中支持中華民國政府的代表權?更直接的是,為什麼沙國政府要給予我國5000萬美元的無息貸款,推行十大建設?在能源危機期間,對別國都有限量,而對台灣沒有這些限制?

這一下我找到了可以解答疑惑的管道,而且透過是我在台大外文系的同班同學。經過一年多的Email往返交談,得知她對建築學十非常有興趣,於是趁她探視北京的雙親時,邀請她到蘇州剛完成的貝聿銘博物館見面(我那時候常到台揚科技無錫分公司出差)。見面之後就打消了台大畢業後的時間隔閡,不但我的許多疑惑都由她口中間接得到答案,她還將珍藏50年的Pioneer第一期掃描出來,上面登載著她的詩,還有她參加演出的劇照,十分珍貴。之後,我協助她在台灣出版「田寶岱回憶錄」,田大使當時已是百歲高齡,於是我鼓勵她從女兒角度口述她從小隨父母派駐各地的觀察,她也從善如流,為田大使的回憶增色不少。

〈田寶岱回憶錄〉於201512月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正式出版。

在協助田之雲出版田大使回憶錄時,我常常被她的孝心感動,下定決心,加快整理父親和叔叔的回憶錄,為他們的生平事蹟留下記錄。

 

 

作者:王華燕董事長

出處:華燕憶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