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後記〉 編者
這一期創刊號中一共介紹了本刊七個重要的專欄,其中文學創作所佔篇幅最多,文學論評次之。此種分配,非有特殊情形,將為本刊所遵循。
在三篇學術論文之中,臺靜農先生討論的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大問題,顏元叔先生評述的是現代中國詩壇上一位重要的作家,李達三先生宣揚的是比較文學者應有的基本態度。在內容上,它們分屬文學史,文學批評及文學理論三方面,在時間上,它們的重點一在過去,一在現在,一屬未來。
創作方面的佈局反映著今後編輯的方針和選稿的態度:文章類別方面,詩歌、小說、散文並重(一時尚無適宜的劇本可以發表〉;篇幅方面,長短俱收;作家方面,不論背景、友誼,一體歡迎。在這一期有作品出現的作家中,有的已是國際知名,有的還是初次發表;有的年近花甲,有的才二十歲;有的是大學教授,有的尚
在求學階段;有的是編者熟知,有的則從未謀面;凡此皆表示我們的選擇完全以稿件本身為依據。(創作稿件方面,劇本闕如,散文甚少。一般說來,寫優異的散文,需要有靈活的文筆,廣湛的學養,超俗的意境,而一身兼具這三個條件的,多捨散文而就寫詩或小說。)
「文學譯介」的一篇取自比較文學的一部經典之作(The Representation of Reality in Western Literature),它透過希臘史詩與聖經舊約中的兩個細微情節,詳細地指出了歐美文化中這兩大主要源泉的基本差異。今後我們將從希臘以後各重要的時代中,選出能夠反映其時代精神的文學名著,予以一系列的介紹,其中包括Virgil的「伊尼爾德」(Aeneid〉與但丁的神曲。
書評專欄中,「新神話、新需要」一文,指出西方文化因為「神話」信仰正在解體,造成了當前的精神危機。散文「眾神」一文中說明了中國神祇的某種形成過程,親切溫馨。再回顧「奧德賽的疤痕」一文,不免聯想到:中國的神祇是個人人格的擴大,希臘的天神是自然力量的化身,希伯萊的上帝是超越人和自然的主宰。這三篇文章分屬「譯介」、「書評」和「創作」而各自獨立,但也能互相引發而發人深省。
「文學講座」所討論的那篇小說,因為原文晦澀難解之處甚多,曾引起許多牽強附會的解釋,並曾長期間地困惑過台大外文系的部份師生。朱先生平易的翻譯和深入淺出的討論,相信能幫助澄清這些疑團,有助後今後對這篇名作的欣賞。
「文學雜誌」是現代中國文學刊物上極為重要的里程碑,它的主編對中國文學的希望和編雜誌時所遭遇到的困難,在「夏濟安先生的四封信」中充分地顯示出來。這將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份珍貴的材料。讀著諸君中若有類似的史料或回憶錄之類,歡迎賜稿或與編者連絡。
莫索爾先生在報導西班牙文壇納達獎之後,希望國內也有類似文學獎的設立,藉以建立公正的批評標準,使一般讀者有所適從,間接也可刺激優良創作的誕生。中外信箱中,許義忠先生也有類似的呼籲。猶憶本刊籌劃期間亦曾聽到相同的建議,凡此皆可見海內外寄望文學佳構產生之一斑。
「中外信箱」刊載的是本社收到的信件中具有普偏興趣而宜於發表的部份,作讀者、作者、編者之間的橋樑。譬如說,柳無忌先生在來信中提到他同意臺靜農先生的意見,認為近人過份強調了敦煌變文的影響。臺、柳兩位的意見,可能會使中國文學史中有關部份改寫。
為了在現有篇幅之內介紹以上的各個專欄,並且在各個專欄中又顯示我們今後的態度,我們暫時保留了一批非常有份量的論文和極優秀的創作,準備在以後陸續發表,懇望賜稿的先生們原諒。在籌創期間,承蒙各方面的關注、愛護和支持,使本刊能按照原定時間出版,在此謹致衷心的謝意
轉自《中外文學》月刊,第一卷,第一期,第4-5頁,民國61年6月1日出版。
這一期創刊號中一共介紹了本刊七個重要的專欄,其中文學創作所佔篇幅最多,文學論評次之。此種分配,非有特殊情形,將為本刊所遵循。
在三篇學術論文之中,臺靜農先生討論的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大問題,顏元叔先生評述的是現代中國詩壇上一位重要的作家,李達三先生宣揚的是比較文學者應有的基本態度。在內容上,它們分屬文學史,文學批評及文學理論三方面,在時間上,它們的重點一在過去,一在現在,一屬未來。
創作方面的佈局反映著今後編輯的方針和選稿的態度:文章類別方面,詩歌、小說、散文並重(一時尚無適宜的劇本可以發表〉;篇幅方面,長短俱收;作家方面,不論背景、友誼,一體歡迎。在這一期有作品出現的作家中,有的已是國際知名,有的還是初次發表;有的年近花甲,有的才二十歲;有的是大學教授,有的尚
在求學階段;有的是編者熟知,有的則從未謀面;凡此皆表示我們的選擇完全以稿件本身為依據。(創作稿件方面,劇本闕如,散文甚少。一般說來,寫優異的散文,需要有靈活的文筆,廣湛的學養,超俗的意境,而一身兼具這三個條件的,多捨散文而就寫詩或小說。)
「文學譯介」的一篇取自比較文學的一部經典之作(The Representation of Reality in Western Literature),它透過希臘史詩與聖經舊約中的兩個細微情節,詳細地指出了歐美文化中這兩大主要源泉的基本差異。今後我們將從希臘以後各重要的時代中,選出能夠反映其時代精神的文學名著,予以一系列的介紹,其中包括Virgil的「伊尼爾德」(Aeneid〉與但丁的神曲。
書評專欄中,「新神話、新需要」一文,指出西方文化因為「神話」信仰正在解體,造成了當前的精神危機。散文「眾神」一文中說明了中國神祇的某種形成過程,親切溫馨。再回顧「奧德賽的疤痕」一文,不免聯想到:中國的神祇是個人人格的擴大,希臘的天神是自然力量的化身,希伯萊的上帝是超越人和自然的主宰。這三篇文章分屬「譯介」、「書評」和「創作」而各自獨立,但也能互相引發而發人深省。
「文學講座」所討論的那篇小說,因為原文晦澀難解之處甚多,曾引起許多牽強附會的解釋,並曾長期間地困惑過台大外文系的部份師生。朱先生平易的翻譯和深入淺出的討論,相信能幫助澄清這些疑團,有助後今後對這篇名作的欣賞。
「文學雜誌」是現代中國文學刊物上極為重要的里程碑,它的主編對中國文學的希望和編雜誌時所遭遇到的困難,在「夏濟安先生的四封信」中充分地顯示出來。這將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份珍貴的材料。讀著諸君中若有類似的史料或回憶錄之類,歡迎賜稿或與編者連絡。
莫索爾先生在報導西班牙文壇納達獎之後,希望國內也有類似文學獎的設立,藉以建立公正的批評標準,使一般讀者有所適從,間接也可刺激優良創作的誕生。中外信箱中,許義忠先生也有類似的呼籲。猶憶本刊籌劃期間亦曾聽到相同的建議,凡此皆可見海內外寄望文學佳構產生之一斑。
「中外信箱」刊載的是本社收到的信件中具有普偏興趣而宜於發表的部份,作讀者、作者、編者之間的橋樑。譬如說,柳無忌先生在來信中提到他同意臺靜農先生的意見,認為近人過份強調了敦煌變文的影響。臺、柳兩位的意見,可能會使中國文學史中有關部份改寫。
為了在現有篇幅之內介紹以上的各個專欄,並且在各個專欄中又顯示我們今後的態度,我們暫時保留了一批非常有份量的論文和極優秀的創作,準備在以後陸續發表,懇望賜稿的先生們原諒。在籌創期間,承蒙各方面的關注、愛護和支持,使本刊能按照原定時間出版,在此謹致衷心的謝意
轉自《中外文學》月刊,第一卷,第一期,第4-5頁,民國61年6月1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