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外文系同窗好友—史承繼】
作者:王華燕2020.02.25
最近在家,搜尋大學時代的美好回憶,和泛黃的舊照。偶然找到了大衞在1997年的這封信,毛筆寫成,非常漂亮,引起無限懐念。決定配上幾張當年的照片,和一些小故事,與大家分享。史承繼,同學都叫他大衛,或史大衛。是我們班上人縁非常好,才華出衆的好同學。國文根底非常深厚,尤其寫得一手非常漂亮的毛筆字。終其一生,都是用毛筆與朋友書信來往。大衛是軍眷家庭。在澎湖度過中學時代,可是由馬公中學考上台大外文系少有的學生。在學期間,與很多其他同學一様,家境十分清寒。靠著自已努力,度過重重生活難關。由於個性隨和,笑口常開。對人非常熱心真誠,是大家都喜歡的朋友。從大一開始,我們這一群人;馬潤潮,馬明如,關明德,張光誠,謝幼迅,張艾,黃光明,劉西珍,和我就是最常玩在一起的好友。後來又加上我附中時代的幾位工學院好朋友,都常到我家,借用我五姨父(當時在民航公司空勤服務)所擁有的一套昂貴的錄音設備,練唱錄音。
在那個物質十分匱乏的時代。我們堪稱是「前衛,時髦」的一群人。潤潮,明如還有張曼都是台大平劇社的主角,鋒頭十足。光誠更是中廣公司,廣播劇的台柱明星,播放"紅樓夢"時的賈寶玉,不知嬴得了多少女生粉絲們的仰慕。光明是一群人中最愛唱歌的人,光誠,西珍都是歌手。大衛的聲音不錯,其他諸位都是陪襯的綠葉。我是唯一的技術操作員,一首歌也不會唱。
大衞點子很多,有一次不知那來的靈感,與同寢室的潤潮,居然膽大到要邀請外文系嬌嬌女生們前往髒亂聞名的男生宿舍"茶敍"!在那一個保守封建的時代,絕對是創舉!沒有一群"男生保鏢",誰也不肯答應的。
我就以這一"小故事,大創舉"當時所拍的照片,帶領各位回到1957年我們的時代吧!班上還有同學們有類似經驗嗎?也拿來分享好嗎?記得非常清楚,當時兩位主人,只能用瓜子,汽水招待 "嬌客貴賓"。
爾後,光明也憶及其中一張畢業老照片,五男五女,不但去照相舘正正經經的拍了照,之後還在校園漫步,在傅鐘前留影時,其中最年輕不懂事的,因為最近看了An affair to remember被Cary Grant和Debra Kerr私訂帝國大廈頂樓約會感動,而提議十年後在巴黎鐵塔前再聚。
大家一時興起也一片附和;當然没真說好幾點幾分見,遇雨是否順延等。十年後這發狂言的少年還眞去了巴黎,也爬了鉄塔,當然不在約定的那天,也沒有儍到去尋找其它舊友,而是拿了公費去開會的(後來還真是在瑞士的旅遊巴士上,看到我和西珍在逛街,但車過無情,不及招呼)。這事看成是十個少年的私约,自然祇是反應少年受好萊瑦式羅曼史侵毒之深。但是把它推廣一點而看,這十人可以是我們之間任何一人,巴黎可以是世界上任何一都市,那這一私約就浮現出一點意思,就像我們的reunion。只是要彼此告訴一聲,我走了,看了這世界,我又為了看到你而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