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子的Clouds Reunion

Sixty years clouds reunion 1960-2020

求職-第一份工作

 

 作者:馬潤潮

老人必然時常回憶以往的種種,台大四年當然是回憶重點。我自認那四年沒有學到什麼,但卻沒有少玩兒。台大頭三年懵懵懂懂,無知、輕狂,思之汗顏!大四時猛然驚覺到馬上就要離校及必須自立了。畢業後原想在台北大小找個工作再做打算,但我在台北不認識任何有力人士,只好看報紙上的分類廣告。發了多份求職信,想找一份英文秘書的工作,最後只有一家讓我去面試,但面談幾分鐘後就結束了,對方對我說,他們主要是想找一位女生!我竟然連一份小小的秘書工作都得不到!當然十分氣餒!

 

 

隨後又見報載中央通訊社在招考採訪記者,實習完之後可以轉正為記者。心中暗喜,即刻去書店買了一本新聞學基本教科書,讀了幾天就去應考。共有三十多位考生,內不乏政大新聞系畢業生。主考官及面試我們的是中央社總編輯沈宗琳先生,英文面試是中央社編譯部主任楊孔鑫先生(後擔任中央社駐倫敦特派員,是一個很令人羨慕的位子)。三十多名考生中我這個外行居然名列第二。因為第一名(是一位政大新聞系畢業的)沒有接受該工作,我就補上去了。

 

在那個年代,中央社是最具權威的官方新聞機構,屬國民黨文工會管,不像現在被邊緣化了。所有國家大事的新聞發佈,全由中央社發出,供各報紙及電台刊登採用。我在採訪組跟隨一些大記者跑新聞,熟悉一些場景,學習寫稿。記得有一次去參加當時經濟部長尹仲容的記者會。尹部長的威望極高,望之生畏。記得有一位記者問了一個問題,他覺得問的水準太差,當面叫記者們要多讀點書!

 

我的工作除了跟著跑新聞外,就是每天花大量時間看報,看看別人寫些什麼及如何寫法。寫的稿子能見報就是業績,能有較長的特寫署名刊出則最好。當時採訪組的主任是彭清先生,但具體給我改稿的是副主任張任飛先生,他的文筆極為簡練,我得益匪淺!大牌記者包括黃肈珩女士(後擔任過監察委員 )、曲克寬(後擔任中央社駐舊金山特派員)及楊允達(台大歷史系高我們兩三班,後派到巴黎擔任特派員)。這幾位當時才三、四十歲,他們的外派則是若干年之後的事 了。

 

我在中央社做了三個月,除了待遇較低之外,感覺到局限性很大,當時的新聞也不如後來的生動有趣。我上面有多位傑出的大記者,我深感不知道要熬多久才能熬出點苗頭。當年狂刮留美風,等到 I-20 寄到後,我就辭去了中央社的工作赴美。社內同仁為我餞行,也許因為他們對我有所期待(據告我被錄取後,沈宗琳總編輯非常的高興!),但我卻僅僅三個月就離開,讓他們又要重新找人(如今思之,確實是對不起中央社!)。所以他們就拼命給我灌酒,灌得我酩酊大醉,被楊允達兄扶了回家,難過了一夜。從此不敢再醉!

 

我常常在想,假如當年我沒有離開中央社,不知日後我會變成什麼樣子?能出頭嗎?我不知道我離開新聞界是明智的或是愚蠢的決定。直到現在我仍然對新聞十分有興趣,每天必細讀 “世界日報” 及看網上的政論節目。三個月在人生中只是很短的一段時間,但那段日子對我卻是印象極為深刻。我有點自豪(能大敗三十多位考生,包括新聞系畢業的)、有點抱歉(對不起中央社)、也有點不確定自己是否做了正確的抉擇。但它是一段最可留戀、也是最讓我經常回憶的閃亮的日子!

 

最後,謝謝蘭潤親切的回話,真是一個 tender-loving note! 沒錯,我們都是 “80 後”了,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但都逃不過歲月的侵蝕,知道老已至。





馬潤潮2020/5/11

Tags: 馬潤潮,一甲子,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