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

(外界的評論

在我當系主任時,顏元叔對我的改革有一個地方很不滿意,曾經寫過一封信給我,這封信我保存了很久,不過現在不曉得到那裡去了。我當時改革英國文學史的教學,還沒有把它變成十二個學分之前,六個學分當然不夠,文學作品頂多念到浪漫時期(Romantic Period),其他怎麼辦呢?我就在課程裡排上維多利亞時代、二十世紀 英國文學的選修課,很多學生卻偷懶不去選。顏元叔認為一定要改成必修課程:怎麼英文系的學生念到畢業只念到浪漫時期就算了?我也有點受到他的影響。當然我的改革也不是一蹴可幾的。後來在教育部召開三、四年一次的課程改革會議中,才把英國文學史改成十二個學分。

我也聽到有些反對及反彈的聲浪,但是從來沒有一個教授當面來跟我談問題,也沒有有組織的反對。一般的批評就是說文學的成份太多了,外文系的學生很多是來念英文的,不是念文學的。我那時有一個信念,到現在也沒有完全放棄;英文真要念好,一定要有文學的基礎。我認為我們中學裡的英文訓練是不夠的,所以在大學裡一定要加以補充。

上課上了這麼多年,我也知道有很多學生的興趣根本不是在文學方面。念文學既不是他們的興趣,他們也沒有這個能力,所以我後來覺得應該設計兩套課程:一套是真正針對對文學有興趣的人,一套是針對想把英文念好的人。

()接任文學院院長

我做系主任其實做得很瀟灑,該玩的時候還是照樣玩,我是一個政策訂了之後就慢慢地做,不是隨時盯著。我想錢思亮校長和沈剛伯院長對我主持外文系三年也有所觀察,因此才會想到找我做院長。

沈剛伯擔任文學院院長有十五、六年之久,因為身體不好請辭。錢思亮校長那時在醫院裡休養,就把我找去,在病房裡跟我談接任文學院院長的事。我這話後來在很多場合都講過:「台大是全國第一學府,文學院又是第一院,我們應該由中文系或歷史系的資深老師來做院長才對。」錢思亮說:「你的話很對,所以我們這麼多年來一直請沈先生做院長,但是現在你看歷史系、中文系裡頭,聲望沒有一個能跟沈院長比的,而我們學校現在要國際化,來往的客人又多,出國考察的機會也多,所以我認為聘請一個外文好、年紀輕的人來做院長比較好。」 當然錢思亮的話比我現在說的漂亮多了,而且他又躺在醫院裡,令我不好當面婉拒。他接著又說:「你回去考慮一下。」我回來考慮,也跟幾個朋友商量,我的朋友多半是外文系的,他們認為:「外文系的教授做院長是破天荒的事,為甚麼不做?文學院的確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革。」第三天我就到醫院去看錢校長,對他說:「我答應。」他說:「謝 謝!謝謝!」因為他選了很久、等了很久了,日子大概也很緊迫,所以 他很高興。那是一九六九年,一直做到一九七五年。 

我當院長之初還兼了半年外文系的系主任,我本來馬上請顏元叔接系主任的,但是他要考慮,所以沒有馬上推薦他。等他考慮成熟。願意接了,我就往上報。至於為甚麼要花上半年的時間考慮,那就要問顏先生了,也許他對行政工作不一定很喜歡。比如說,在我院長任期到了之後,我一再問他要不要做院長,而且我從校長方面得到的訊息是應該沒有太大的阻礙,可是他一再說要考慮。據我所知,他還跟 他父親商量過,他父親也贊成接。可是後來有一天他跑來說:「朱先生, 我決定了,你趕快找別人,不必考慮我了。我院長退職的時候是做滿六年的,顏先生因為遲了半年才接外文系系主任,應該還可以做半年,也就是說做滿兩任。但是他一定要跟我一起退,就這樣他的系主任只做了五年半。有一次夏志清大概回來參加甚麼會,我們在一起談天, 他不知怎麼想到以「朱顏改」來形容我們兩人卸任,這當然是從「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颜改」來的,真是很有意思。 

我接院長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文學院各系的圖書館合併為文學院圖書館。原因很簡單,外文系班上的學生私下跟我談過,他們對中國文學有興趣,但是到中文系借書很不方便;也有少數中文系的學 生對英美文學有興趣,到外文系來借書也不方便。 

我接文學院院長的時候,剛好考古系自己成立了一個館,統統搬了出去,他們的圖書館也搬了出去,空出很多房間。我就趁此機會把一部分的房間分配給各系做教授研究室——那時教授有研究室的很少,真是非常奇怪的現象,大家都是上完課就走,沒有聽說有人在那 裡默默作研究的。樓下兩間最大的房間打通了變成文學院圖書館。這是我上任第一件做得比較大的事情。

我其實還想做一件事情,但沒有成功。也許因為我在美國受教育的緣故,我認為在圖書館工作的人,應該自己先有一套學問,再加上圖書館的專業訓練,才來做圖書館的工作。而我們的情形是中學畢業就念圖書館系,差不多都是做實務,沒有甚麼專門的學問,在圖書館沒有辦法做reference librarian,協助研究或研習。因此我就去找圖書館系系主任賴永祥,請他計畫,三年也好,五年也好,看看怎樣把大學部的圖書館系提升,同時趕緊成立圖書館研究所。不過他不久之後就離開台大,到哈佛燕京圖書館做事,接任的周駿富先生也是一個保守派,他們兩個都這麼對我說:圖書館系出來的人才,出路還很好,市場有這種需要,當然辩研究所也需要,但是不能夠代替圖書館系。 圖書館研究所甚麼時候成立的,我也不太記得了。我想把圖書館教育 方式的層次提高這件事沒有辦成,後來研究所是成立了,但是跟我原先的構想不一樣。

此外,錢思亮校長跟我談過,要成立一個藝術系或藝術史系,我為了這件事情還特別到香港中文大學,因為中文大學有一個特別的圖書館,專門收藏美術品。我本來想請人回來規劃,對方也表示有興趣,可是後來卻不了了之,主要是歷史系反對,中文系的屈萬里更是強烈 反對容納沒有教授資格的藝術人士。如果成立藝術史研究所,錢思亮的意思是把故宮博物院的那些專家請來教書。結果折衷把藝術史的課 程放在歷史研究所裡面。我聽說台大研究藝術史的畢業生有好幾個到 美國念博士,而且很出色,有的留在那裡,也有少數回來台灣。 

(六)提倡比較文學

我兩次留學有一個感觸,深覺自己中文底子沒有打好。我在學校正式念的中文,沒有超過大一國文。我覺得如果中文底子好的話,也許做學問的範圍可以廣一點或深一點。我的意思是:我雖然沒有喪失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或者說我認為自己仍保有中國人的精神,但是因為國學根基不好,我寫出來的東西好像看不出很顯著的中國人的人文氣息。

我跟顏元叔兩個人就這個問題談過,如果在台灣發展比較文學的話,我們希望得到兩個結果:一個就是讓外文系的人多念中國文學,另一個就是讓中文系的人多注意外國文學。中文系當年還很封閉,只有葉慶炳一個人來跟我們合作,這還引起中文系的批評。他們覺得中國文學已經那麼浩大、那麼精深了,還搞甚麼外國文學。

我覺得在中國現代化的過程中,文化或文學也很重要。我們的翻譯事業不發達,不像日本,在日本很多做比較文學的人英文不行,而是靠翻譯,就像大陸的比較文學,中文系做的多是靠翻譯。我們如果能夠有更多人能夠通過原文來從事比較研究,不是更好嗎?在英文系,除非你教的是英文,如果要在文學上有所成就的話,多少得回歸到中國文學。有幾個能像林語堂那樣用英文寫書,在外國爭取市場?這種例子是很少的,最後還是要用中文的。

很多中文系的老師或學生,不但不涉獵外國文學,而且根本對外國文學沒有興趣,我覺得這是非常大的損失。當時我和顏先生兩人研究這個問題,就是希望藉著設立比較文學博士班、比較文學學會來打開風氣,結果目的好像沒有怎樣達到。

我做院長的時候,覺得各校與各校之間一點聯繫都沒有,除了基於私誼碰到談談之外,我覺得大家還有交換意見的必要。後來我做了淡江副校長,就發起各個英、外文系系主任的聯誼會,剛開始時大家很熱中,一年舉行一次,後來改成兩年舉行一次。現在每兩年辦一次英美文學研討會,等於代替了原有的聯誼會,也更學術性了。

比較文學方面,我只到國外開過一次會,好像是在一九八三年跟顏元叔、李達三、黃美序去紐約參加一個大會(印象中侯健也去了)。 那是我們第一次在國外遇到中共的代表。我在國外並沒有發表論文。 我那篇談國內比較文學的發展及《淡江評論》演變的文章,是發表在國內所舉辦的第二屆國際比較文學會議的會刊。我那時是會長,第一 屆開會的時候(一九七一年),我以會長的身分發表了一篇演講,第二屆(一九七五年)也是。 

(設立台大比較文學博士班

成立比較文學博士班的時候,我跟顏元叔的感覺是我們英美文學方面的學者,有博士學位的人數實在太少,與其勉強辦一個英美文學博士班,還不如得到中文系的幫助,成立一個比較強的比較文學博士班。

我跟顏元叔、李達三,以及那時剛回來的胡耀恆和葉維廉原則性交換過意見,就沒有太插手成立比較文學博士班的事。博士班是在一九七O年成立的,那時我已經是文學院院長,因為那是外文研究所的事,所以都是顏元叔在辦。

當初我們成立比較文學博士班其實也有點擔心,像葉維廉、胡耀恆客座之後不久就走了,但是他們答應會回來。葉維廉隔了很多年才回來一次,胡耀恆很快就回來了。

有一年顏元叔要我開課,我說:「我能教甚麼呢?」他說:「你可以教比較小說。」我說:「我要重新來過,要準備很多功課,實在是吃不消,你饒了我吧!」所以雖然我是創始人之一,但是在博士班從來沒有教過課。

因為我是院長,比較文學博士班跟中文系的連繫,如果是書面的就要經過我,其他很多事情他們就直接找葉慶炳商量。顏元叔很尊重我,甚麼事情都來跟我商量,有時就在院長室找葉慶炳或林文月來商量。

有一次我跟葉慶炳到政大演講,是跟鬼故事有關的,在台北講了一次,還到中南部講了一次,那是一種非常幼稚的比較文學。不過,一個中文系搭配一個外文系的,以這種方式開始也很自然。我們當初考慮師資的問題,不能像外國的比較文學課程,包含法文、德文或西班牙文,我們只有中國和西方。

因為是以中文系為主要的合作對象,而我們中文系說起來應該是 很不錯的,所以我們土產的博士很堅強。有一次我跟葉慶炳聊天,他說開始的時候,他是以自己的力量來幫助兩個系的合作,自己也教中國文學史,是希望有一天外文系能夠接手。


出處: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 朱立民先生訪問記錄

Tags: 評論,顏元叔,文學,圖書館,reference librarian,賴永祥,錢思亮,提倡比較文學,文化,外國文學,淡江評論,台大比較文學博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