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元旦升旗 北一女儀隊表演】
在2022年元旦時,無意間觀賞了北一女樂儀隊表演,如此精彩,美麗又帥氣,回想起約莫60年前青春洋溢的日子,也於光華雜誌找到相當豐富文章報導,了解了當時的成立史,特別分享如下:
英姿煥發,氣宇非凡最棒的北一女儀隊、樂隊
文‧慕江 圖‧李培徽 1981 2月【文章出處:台灣光華雜誌】
這是由一群優秀的少女所組成的隊伍,她們一個個聰慧、活潑、窈窕而健美,特別是氣宇非凡,不讓鬚眉。每當她們出場表演,總贏得在場觀眾一致的矚目,並經常引發讚美與激賞的掌聲。中華民國不知有多少中等學校設有樂隊和儀隊,但多少年來,北一女中的儀隊與樂隊,始終能維持它的隆譽於不墜。
先聲奪人
一群身著紅色上衣、白色百摺短裙,足蹬白色長靴的女學生出場了,她們一個個手持樂器,一面吹奏出雄壯的樂曲,一面踏著整齊的步伐,從大操場的一角魚貫進入。這時場邊的觀眾已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為北一女的校慶活動揭開熱烈的序幕。樂隊隊員手中的樂器,與制服上的金屬鈕釦,都曾經過細心的擦拭,在陽光的照耀下,發出閃亮的光芒。
從操場另一角入場的是,身穿綠上衣、白短裙、白長靴的儀隊。引導出場的則是威風凜凜的旗隊,國旗、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團旗、以及一女中校旗,各色旗幟迎風飄展,十分美麗壯觀。儀隊隊員個個抬頭挺胸,步伐整齊堅定,右手托著槍,左手則隨節奏輕微擺動。兩支隊伍同時從兩側進場,一紅一綠,有如紅花綠葉,相得益彰。這是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校慶節目中的精彩項目:樂儀隊表演。
雄壯的樂聲倏然停止,隊伍原地站定。一位儀隊大隊長和四位分隊長手執指揮刀出場,她們以快速一致的步伐,面向司令台,「嗶!」一聲嘹亮的哨?響徹全場,隊長乾淨俐落的甩刀敬禮動作,宣告儀隊表演正式開始。
樂聲再度揚起,一百一十四位隊員分為四個分隊,兩個旗隊,開始槍法表演。
表演了幾套基本槍法後,隊員用雙手把槍從胸前往上拋,槍枝在空中打了三轉後,準確地落到隊員手中。這個動作叫「快旋三轉」。
接著,是更困難的「拋槍二轉」,隊員用單手從身體右側往上拋槍,槍枝在空中打二個轉落下,再用單手接住。
身手矯捷,不讓鬚眉
換了幾個隊形之後,旗隊中擔任護旗的隊員開始表演「向後拋槍」,前排的隊員把槍高高的往後拋,拋槍的一剎那,後排的隊員迅速的把自己右手中的槍傳到左手,用空的右手把拋來的槍接住,大家都能接得恰到好處,沒有一把槍落地。
接著換了一個隊形,兩行隊員面對面站立,互相把槍枝拋到對方手中,同時接住對方丟來的槍,這叫做「傳槍」。
還有精彩的「轉槍」,是以槍枝的腰部為重心,用手腕和手臂的力量,以平均每秒一轉的速度,把槍枝像風車一樣旋轉起來。
觀眾的注意力全都融入儀隊的表演中了,當大家看到這些特技式的槍法時,都不知覺睜開雙眼,握緊雙拳,為隊員緊張、擔心,待看到隊員們輕鬆自如地把槍接住了,才鬆了一口氣,隨即抱以熱烈的掌聲。
在表演槍法的同時,隊員還不時穿來梭往地變換隊形,排出各種字形或圖案。隊員聚成四組,同時蹲下身去,等她們站起身離開原地,地面上已用槍枝排出「我愛中華」四個大字,樂隊同時奏出「我愛中華」歌曲。
隊員把槍枝拾起,隊伍排列成放射狀,再度蹲下身去,用槍枝排出國徽。接著隊伍又排出「卄」與「V」字隊形,最後排「北一女」三個大字,結束了這場表演。
優秀中選出的最優秀
當觀眾聚精會神觀賞儀隊表演時,經常會忽略了擔任伴奏的功臣——北一女樂隊。這支樂隊主要由管樂組成,而吹奏管樂需要渾厚的中氣,一般說來,女性的肺活量較小,比較不適合吹奏,而北一女的女子管樂,卻一向表現得極為突出,往往令男子樂隊為之遜色。
北一女樂儀隊是兩支品學兼優的美麗隊伍,無論隊員的素質或演出的規模、技巧,都是眾所公認的第一流。這兩支隊伍成立以來,經常在國家節慶或外賓來訪時公開表演。民國五十九年,更代表中華民國參加日本萬國博覽會中國日的演出,為國爭光。
北一女樂儀隊的隊員都是校內課業最優秀的學生,隊員選拔是在高一下學期時進行,以高一上學期的成績為準,挑出每班前五名的學?參加樂隊;學業平均成績八十分以上,身高在一六○公分以上的,參加儀隊。再淘汰掉健康狀態不佳或因故不能固定參加練習的,樂儀隊各選出一百多位參加集訓。
換句話說,只有具備優秀的成績、健美的體態的學生,才有資格參加樂儀隊,這個傳統是在前任校長江學珠任內立下的。
為她們的生活打開另一扇窗
民國四十七年,北一女成立樂隊,由於北一女的學生都是在高中聯考中經過激烈競爭,以第一志願考進的,平時都非常用功。江校長唯恐那些成績好的學生光知道念書,變成書呆子,因此規定每班前五名的學生參加樂隊,讓她們課餘時間學習吹奏樂器,以調劑身心。結果證明這些功課好的學生確實不是書呆子,她們對音樂的領悟力也很強,學習吹奏時十分認真,成績很好。兩年後,北一女又成立儀隊,同樣表現良佳,很受大眾的讚譽。而加入為樂、儀隊隊員,也就成為校內同學一個榮譽的象徵。
那麼,參加樂儀隊的練習與表演活動,會不會影響隊員的正常課業呢?答案是否定的,她們往往因此更懂得有效的運用時間來讀書和做作業。
就拿到日本參加萬國博覽會演出的那屆樂儀隊來說吧,那時候她們都是應屆畢業生,但是大專聯考前大家還是照常練習,聯考一結束就整飛往日本。聯考放榜後,每個隊員都考得很好,樂隊中有三位隊員還囊括了乙、丙、丁三組狀元。
犧牲享受,而後享受犧牲
樂儀隊隊員挑選出來之後,就在高一升高二那個暑假展開兩個月集訓,這是非常重要、且極辛苦嚴格的基礎訓練階段。隊員們放棄了暑期休閒與參加其他活動的機會,家住外縣市的隊員,也縮短了和家人的團聚,不論炎炎烈日或颳風下雨,每周一到周六下午,都到學校練習三個小時。開學後的練習時間,則以不影響課業為原則,每星期練習兩次:星期二下午的班會課和星期六下午二小時。
樂隊隊員過去大都沒學過樂器,所以都是從頭學起,教官也要從頭教起。訓練之前,教官先根據她們的體型、性格與天賦來分配學那一種樂器,而不是按興趣或志願來分,因為,如果按興趣分配,女孩子們都會揀比較輕便的學,笨重的樂器就會無人問津了。分配的原則大致上是:嘴唇薄的吹小喇叭、手指粗的吹豎笛、手臂長的吹伸縮喇叭、有節奏感的打鼓……。
訓練過程是按部就班,循序漸進。教官先教授樂理,然後實際指導隊員樂器如何發聲,如何利用橫膈膜運氣。等到隊員能吹出聲音後,開始音階吹奏練習,包括圓滑線音階、頓音、琶音、大小調音階等。音階練熟後,才開始學吹歌曲,先是個別吹奏,然後分部吹奏、合奏,最後是行進吹奏。所奏歌曲也是由淺漸深,先學國歌、國旗歌等典禮樂,然後練習進行曲、序曲、交響曲中的片段等。
對樂隊隊員來說,訓練過程有如倒吃甘蔗,先是一段辛苦的摸索階段,然後漸入佳境。
不畏艱難,用心學習
有位隊員說:「剛開始,我們都鼓著腮幫,吹得臉紅脖子粗的,也吹不出聲來,後來慢慢抓到要領,當我們吹出第一個聲音時,真是開心極了,覺得好有成就感。」
另一位隊員接著說:「我爸媽本來不太贊成我參加樂隊,因為他們覺得女孩子吹奏那麼大的樂器似乎不太文雅,而且恐怕影響健康。於是我回家再三為他們解說:參加樂隊是極難得的榮譽,學會吹奏樂器更是一項才藝;而且教官說,只要吹奏得法,不但不會影響健康,還會愈吹身體愈好。後來爸媽終於被我說服了。」
儀隊的訓練,首在表現英挺的精神,因此儀態訓練非常重要。在一開始,隊員必須加強練習軍訓基本教練,例如:立正、稍息、踏步、向左(右、後)轉、齊步走、向右看、向前看等;然後練習基本槍法,像托槍、槍放下、舉槍敬禮等。等到上述基本訓練嫻熟後,要舉行一個小小的測驗,由校長、訓導主任、教官等人,評選出動作最勤準的,擔任五位隊長(四個分隊長和一個大隊長)和二十一位旗隊隊員。
旗隊中由三個高個兒負責掌旗,她們的身高都在一七○公分以上,中間的隊員掌國旗,兩邊的各掌校旗與救國團團旗,其餘十八位旗隊隊員擔任護旗。護旗的隊員必須是槍法最好的,因為她們要練習快旋三轉、拋槍?轉、後拋槍等艱難的動作。
精挑細揀選隊長
儀隊隊長和樂隊指揮是隊伍中最出風頭的,因為她們負有領導隊伍和為同學服務的責任,所以必須具備領導和組織能力,以及端正俊秀的儀表。樂隊指揮必須音感好,有節奏感;儀隊隊長必須口令喊得嘹亮而正確,平時帶領隊員練習,表演時指揮全隊隊員,才能勝任愉快。
儀隊和樂隊性質不同,所以練習時的甘苦與收穫也不相同。儀隊用木槍練習,剛開始練習拋槍時,由於不熟練,而且木槍相當重,就很難接住,幾乎每個人都會摔斷一支以上的槍,如果接槍的時間沒有抓準,也很容易把手打傷。
另外,隊長練習甩指揮刀時,勾刀把的手指都會磨得破皮,不得不用紗布纏上。但是身為儀隊的一員,也能從訓練過程中得到不少益處。一位隊員說:「由於經常在室外演練,現在我的體力比以前強多了,而且走路時也不再躬腰駝背了。」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北一女樂儀隊的指導教官畢學富、楊先鐸,都是這方面的專家。畢教官擅長吹奏小喇叭,目前在國立藝專教主修樂器;楊教官則曾是陸軍儀隊的一員。他們在北一女指導樂儀隊都已經歷史悠久,畢教官已教了二十年,楊教官也教了十多年。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快哉
他們都一致稱讚隊員,不但領悟力高,而且好勝心強,榮譽感重,所以教起來得心應手。自覺學習進度趕不上的隊員,往往會自動延長練習時間,直到趕上為止。這種上進的精神,使得教官們有「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快慰。
就是因為學生這樣優秀,而學校方面也都儘量和教官配合,所以他們視指導北一女樂儀隊為一件樂事,雖然車馬費微薄,他們多年來一直願意繼續留下來,指導這群優秀且努力的女學生。
學生對教官也都非常敬愛,在練習時,她們會主動為教官倒茶、遞毛巾,認真虛心地接受指導。偶爾也和教官開開玩笑。教官的要求雖然嚴格,但學習氣氛卻是愉快而開朗的。
每屆隊員到交棒之前,都會主動送教官一點小禮物,表示她們的謝意與敬意。有的送鋼筆、筆座、打火機,有的送帽子、圍巾、外套、手套……等,有的則送上一本紀念冊,上面貼滿全體隊員活動以及和教官合照的照片,每個人也都寫下一段感言。教官在多少年後翻閱、撫摸這些紀念冊,猶能憶起當年這群小朋友活潑可愛的形貌。
樂儀隊成立之初,由於當時社會風氣較保守,制服是上衣和長褲。到日本參加萬國博覽會那年,有人指出正式場合穿長褲不夠禮貌,於是改為短裙、長靴。表演之後大家一致認為短裙、長靴更能表現少女的活潑朝氣,因此,從那年起,樂儀隊制服就改為目前的樣式。
制服設計,頗具匠心
北一女的美術老師黃釣,曾參與制服的設計工作,他說明樂儀隊制服設計的原則,他說:「由於是團體表演,所以選用紅與綠對比,因為鮮豔的色彩,在遠處也能看得清。儀隊上衣胸前繡有雙龍圖案,樂隊繡有雙鳳圖案,因為龍鳳在中國傳統中是祥瑞、傑出的象徵。龍鳳圖形是用黃色絲線繡成的,這黃色,與短裙、長靴的白色,是用來中和對比強烈的紅、綠兩色,如此顏色鮮麗、明朗、活潑,極為出眾。至於帽子,由於東方女孩平均身材較矮,所以把帽子做得特別高,期使隊員看來更高挑些。」
校慶的這場表演,是高三樂儀隊的最後一場表演。經過這次表演,高三隊員就要卸下漂亮的制服宣告「退休」,由高二隊員接棒了,大家心中難免依依不捨,但是有位隊員卻灑脫地說:「長江後浪推前浪,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實在沒有什麼好難過。北一女樂隊儀隊優良的傳統,就是這樣一屆一屆延續下來的。」
演練生涯,所獲良多
北一女樂儀隊的隊員,從她們訓練和表演的過程中,結交了很多朋友,大大拓展了生活圈子,也更懂團隊精神的重要:有突出的個性絕不足恃,必須要每個人都認真努力,必須全隊隊友協同合作,才能掙得團體的榮譽。北一女樂儀隊優良的傳統與卓著的聲譽,就在全校師生和教官的共同努力下,雖競爭者年有增加,卻始終能保持一支獨秀的局面。
英姿煥發,氣宇非凡最棒的北一女儀隊、樂隊 - 台灣光華雜誌
(taiwanpanorama.com)